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天津 > 天津概況 > 暢遊天津 正文
關鍵詞:
   

津門十景——故里尋蹤

http://www.enorth.com.cn  2007-11-30 13:51
 

 

  以天后宮爲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樓上高懸“津門故里”大匾,標誌着這一帶是800年前的一處居民聚落點。金代在這裏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爲原始中心區域而逐漸拓展的。當人漫步這條古老街道時,總要情不自禁地尋覓歷史的蹤跡,體會一下古味、中國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尋不能出情趣。“故里尋蹤”一名由此而來。

  從“天后宮”談起——

天后宮

  這條街上有一座古廟,原名叫“天妃宮”,後改爲“天后宮”。因此廟門以北的一段街,叫宮北大街;廟門以南的一段街,叫宮南大街。要了解這一帶的歷史,還要從這座古廟談起。

  這座古廟是海神廟,它所供奉的海神娘娘,在史書和傳說中都真有其人。史書記載着她姓林,是宋代福建莆田湄州島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於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因出生後一段時間不會哭,故起名林默。她生在海島,嫺於水性,遂有一個美麗傳說流傳在民間:“能乘席渡海,雲遊島嶼間,人呼神女,又曰龍女”。在宋代,我國的航海事業雖有較大發展,但在當時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條件下,海上安全無保障是嚴酷的事實。廣大從業者幻想有一種超人力量,來保佑他們平安地飄洋過海,林默的一些傳說,便很自然地被選中作爲超人力量的偶像,成了他們心目中的“保護神”。

  據說,在北宋宣和年間,赴高麗使臣路允迪的船隊在海上遇風濤,7只船沉沒6只,路允迪受隨船人員啓發,誠心祈禱林默的保護,所乘船隻竟得生還。後來,由於路允迪的奏聞,對林默的崇信漸漸得到官府的承認。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將林默封爲“靈惠夫人”;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又封爲“靈惠妃”。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開始晉封爲“護國明着靈惠協正善慶顯着天妃”。其間,封號一提再提,經歷了由夫人到妃、由妃到天妃的過程。到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對這位“保護神”作最後一次晉封,封號爲“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達到皇封的最高品級,由天妃改爲天后,民間俗稱“娘娘”。

  元代以來,北方沿海一帶的海神廟,多稱“天妃宮”;清代封“天后”,於是改稱“天后宮”。金代在古文化街一帶設“直沽寨”之後,到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又在原地設“海津鎮”。元代建都北京,爲維持朝廷軍政開支,在南方搜刮大量糧米,通過內河和海路北運,史稱“漕運”。當時,船隊載着糧米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鎮),出發,出長江口沿着海路北上,進入海河,駛到古文化街附近的三岔口,再卸下糧米,裝到小船上,沿着北運河運往北京。此外,在當時成爲繁忙“漕運”樞紐。於是,在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這裏建“天妃宮”;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後,又改稱“天后宮”。

  這座古廟的香火一直很盛,元代張翥寫的一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當時祭祀的盛況:“曉曰三汊口,連檣集萬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入廟靈風肅,焚香瑞氣高。使巨三奠畢,喜氣滿宮袍。”

  漫漫歷史

故里尋蹤

  “天后宮”前有一片空曠地帶。隨着大批人員和南貨的到來,“宮前集”應運而生,這裏出現人煙茂密、集市繁盛的新局面。明清兩代“漕運”不斷,對海神的崇奉不衰,所以“宮前集”在很長的一段年月裏,始終是一個百物雲集、熙熙攘攘的場所。不知從哪個時代開始,廟前逐漸形成了街道,建起大大小小的店鋪原來日出而設、日暮而散的集市,被店鋪的經營活動所代替。宮南大街、宮北大街就是這樣出現的。

  清代乾隆末年,畫家江萱所繪《潞河督運圖卷》中有一段畫,就斷續畫出了宮南大街、宮北大街的街景:店鋪鱗次櫛比,廊舍華麗整潔,有的院落花木扶疏;鋪面多是前檐滿敞形式,有燒鍋店、錢號、肉鋪、海味店、藥鋪、布店、米麪鋪、醬園、煙鋪、飯館、客棧等,在幾處稍許寬敞的角落,還有商販駐足叫賣;街上的行人、車、橋絡繹不絕;綠瓦紅牆的“天后宮”和彩繪華美、平臺寬廣的宮前戲樓,格外引人注目。從中,使人們領略到200多年前的繁榮景象。

  然而,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天津被開闢成商埠,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介入天津城市生活,經濟重心逐漸向東南轉移,這一帶開始衰落,大型店鋪越來越少,只剩下一些小門面和手工作坊等。“天后宮”的香火也少了,道士只好出租廟內神殿維持生活,這一昔日“靈風肅、瑞氣高”的神仙聖地,一變而成攤販市場,專賣一些市內各處不經見的商品吸引顧客,如金魚、玻璃魚缸、泥塑戲劇臉譜、盆景、山石和竹木製品等。

  解放以後,沿街的一些小店,有的合營他遷,有的轉爲工廠車間,大部分變成臨街住戶。“天后宮”的大殿,也一度成爲廠房和民居。

  流連忘返好去處

老外試衣

  1985年,天津市政府決定將宮南大街、宮北大街修成古文化街,同時修復“天后宮”。修復後的古文化街全長580米,有近百家店鋪以典雅多變、步移景換的建築風格,成爲人們流連忘返的去處。

  古文化街的南、北口,各有一座大牌樓。南口的樓匾寫有“津門故里”4字,寓示着今日天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爲原始中心區域而逐漸開發的而且在六、七百年間這裏始終是商業繁華地段,常會使人產生“思古之幽情”。北口的樓匾寫有“沽上藝苑”4字,寓示着這裏的街貌、店鋪、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尤其是古玩、字畫、碑貼、文房四寶和天津民間工藝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足可使人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這兩座聳立在街口的大牌樓,以精緻的造型、絢麗的色彩和樸實無華的樓匾題詞,扣響遊人的心扉,升騰起從歷史遐想憧憬美好未來的感情。

  街上的近百家店鋪門面,皆爲清代風格,一律青磚砌體、磨磚對縫,有坡頂、飛椽廊柱的樓閣,也有冰盤檐、掛落板、朝天欄杆的平頂小軒。舉目望去,高低相間,起伏有致,各具特色。而到了古文化街中心的“天后宮”前,過街戲樓雄偉壯麗,桅杆旗幡直插雲天,宮前廣場寬闊豁亮,周圍的建築物也突然高大,使遊人的觀感從不斷變化中形成高潮。倘若佇立“天后宮”前,遙望街南和街北,只見曲折跌宕,充滿古巷幽深的意境。

  “市井相連”的古文化街,儘管來自祖國四百八方和天津的各種工藝品、文化用品,五光士色,應有盡有。其中,以飲譽國內外的、具有濃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和“風箏魏”風箏等,最爲著名。

  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名氣很大的民間木牌年畫,始創於明代崇禎年間,清代雍正年間逐漸興盛。楊柳青年畫的產地,並不只是限於天津城西的楊柳青鎮,當時附近方圓數十里的村子,幾乎“家家都會點染,戶戶全善丹青”。楊柳青年畫是在宋元繪畫和明代木刻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彩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並通過寓意、寫實等多種表現手法,表現了人民的美好感情和願望。其中,尤以反映各個時期現實生活、民俗風尚和歷史故事見長。解放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先後成立了楊柳青年畫合作社和楊柳青畫店。1960年,周恩來總理視察了楊柳青畫店,對於楊柳青年畫的創新精神,給予很大的鼓勵。如今,這株瑰麗的民間藝術之花,正在藝術園地裏盛開。  

  “泥人張”彩塑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就已有一定的聲譽。“泥人張”--張長林,字明山,生於1826年,卒於1906年。他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水平,又飾以色彩、道具,形成獨特風格。其傷口大者尺餘,小者盈寸,造型優美、神情生動,酷似真人,成爲民間藝術奇葩。張明山把技藝傳給了兒子,兒子又傳給孫子、曾孫等,張氏祖孫幾代一直繼承着這門手藝。1959年,天津成立了“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由“泥人張”第4代張銘主持,培養了一批彩塑藝術人才,使這一藝術不斷髮展和創新。郭沫若同志曾賦詩盛讚:“用泥造人始女媧,明山泥人錦上花,昨日作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

  “風箏魏”風箏名聲遠播國外。天津風箏的製作技藝歷史久遠,但對這一技藝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風箏魏"--魏元泰。他生於1872年,卒於1961年。他從事風箏製作70餘年,以做工精細、造型逼真、飛行平穩和色彩富有民族特色,著稱於世。在1914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他製作的風箏獲得國際獎牌。如今,魏元泰的後人繼承和發展了他的技藝,使這朵民間藝術之花更加鮮豔奪目。

  遐邇聞名的“皇會”

外國人眼中的民間萬象

  古文化街的“皇會”,也是一個遐邇聞名的傳統活動。"皇會"最初叫"娘娘會"。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宮”海神娘娘的生日。清代康熙年間,有人倡儀,在海神娘娘誕辰之前出會4天,即農曆三月十六日送駕:將海神娘娘和眼光、子孫、斑疹、送生娘娘的頭像,送到閩粵會館天后殿供奉;十八日接駕:將這5位娘娘的木像接回;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出外散福”:擡着5位娘娘的木像沿街遊行,接受人們的香火。這就是最初“娘娘會”的活動。每逢此時,民間的法鼓會、大樂會、鶴齡會、重閣會、中幡會、高蹺會等,沿街表演各種技藝,呈現一番盛況。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路過天津,一時高興,提出要看“娘娘會”。當時,乾隆皇帝的船停泊在三岔口。各會從船前經過,盡力表演,各顯其能,精彩紛呈,博得乾隆皇帝的賞識。其中,鄉祠挎鼓表演出色,乾隆皇帝賞給4名鼓手各一件黃馬褂;鶴齡會唱得最好,乾隆皇帝賞給4名鶴童各1個金項圈。乾隆皇帝還“娘娘會”的組織安排大加稱讚,賞給2面龍旗。從此以後“娘娘會”身價倍增,易名爲“皇會”。

  乾隆、嘉慶年間以來,“皇會”越辦越紅火,聲勢越來越大,各會依次出遊:淨街會,負責將街道打掃乾淨;門幡會,將“天后宮”海神娘娘的歷代封號寫在大幡上,組成儀仗隊簇擁;太獅會,仿照“天后宮”大殿前兩個石獅的樣子,做成兩個木頭獅子,擡着保駕;挎鼓會,由十三、四歲的鼓手錶演歌舞,此外,還有花鼓、高蹺、身歌、捷獸(獅子舞)、重閣、中幡、萃韻音樂等歌舞、雜技表演。最後,纔是載着5位娘娘木像的寶輦;每個寶輦前面都有法鼓會,後面有8個人騎着8匹大馬、打着8杆大黃旗,進行護駕。每逢出“皇會”,沿街人山人海,人聲喧鬧,人情激奮,盛況空前。

  在後來的歲月裏,“皇會”不再是年年都舉辦。最後的幾次“皇會”,分別在清代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民國4年(公元1915年)、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差不多是10年左右1次。

  古文化街修復以後,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復了“皇會”。在這一天,以龍燈、高蹺、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獅子舞和武術等表演爲主,街頭熙熙攘攘,熱鬧異常,成爲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盛舉。這個富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民間娛樂活動,又出現了一片生機。

稿源 北方網 編輯 郭曉濤
 
 精彩圖片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護盤資金也假唱(6月30日)
A股大跌全球市場打寒噤 原因何在?
項俊波:昔日戰爭英雄今日農行掌門
亞太地區主要股市29日多數下跌 恆指跌477.78點
中航直升機總部基地開工 首架津產直升機將交付
亞洲四隊贏得世界尊重 下屆世界盃看中國隊的?
中國裁判不敢多說一個字 穆宇欣開口先感謝祖國
2010年南非世界盃八強全部產生:1/4決賽對陣圖
FIFA削減亞洲名額非謠言 日韓成績難比非洲票倉
吊環王陳一冰北師大順利畢業 即將攻讀碩士學位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全球最斜塔竣工阿布扎比:斜度爲比薩塔5倍(圖)
科學家發現土星飛碟形狀衛星來自土星光環(圖)
攝影師捕捉天鵝馱寶寶瞬間彰顯偉大母愛(圖)
歐洲動物園滿月河馬幼仔與母親一起游泳(圖)
天津首屆熱帶魚科普展 300種觀賞魚“鬥秀”
妖魔鬼怪一大羣 新版《紅樓夢》應該停播
《黛玉傳》片花首播 網友:比新紅樓強太多(圖)
真冤啊!崔健跟女兒出門 被說成情牽小女友(圖)
韓星樸龍河家中自縊 出演《冬季戀歌》成巨星
蔡依林低胸反串孫悟空 黃曉明神祕好友扮蜘蛛精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