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美景

津門故事

玩轉春節

提醒您

不合格煙花爆竹千萬別買
春節放煙花遠離燃氣設施
春節放炮限時限地限品種
春節旅遊守則
春節旅遊新玩法須知
春節飲食怎安排
春節到酒樓點菜有招
春節期間家宴怎麼吃
春節乘火車需防11件事
春節走這倆地兒繞行
春節做家務僱人早動手
春節長線遊準備得全面

 

 

 

 


天津的大紅剪紙工藝鬧新春

  

   天津的民俗剪紙藝術

  剪紙是我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民間工藝,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數百年來深深紮根於民間。每逢年節,人們將所有的祝福與祈願都寄託在一張張精美的剪紙之中,將它們掛在門上,貼在窗上,將喜慶的氣氛襯托得淋漓盡致。

  剪紙是用一把小剪刀或刻刀,將一張平平的薄紙剪成種種平面圖案的造型藝術。雖然剪紙不可能像繪畫那樣可以運用筆的抑揚頓挫、墨與色的無窮變幻,把物體的體積質感、濃淡虛實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剪紙藝術形式的特色恰好蘊含在工具性能的侷限性之中,能從短處生髮出特長來。剪紙藝術,偏偏是用寫實派繪畫所忌諱的平面眼光去看世界,以兩度空間觀念作爲形象思維的基礎,不講究透視變化關係的剪紙,像是將三維空間“壓扁”後貼在一個平面之上。此外,剪紙的題材和內容還受着使用的規定。它同中國其他傳統造型藝術形式一樣,線是構成剪紙的形式美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剪紙多以單純爲美,同剪紙藝術的裝飾性相協調統一。

  剪紙藝術真正是由人民自己創作、自己應用、自己欣賞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在祖國大地上的農村、漁舍、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城市代代相傳。

  火爆的春節剪紙

  天津剪紙是隨着城市經濟的發展,由在民間流傳而變成時令商品的。春節到來之時,津門普遍張貼剪紙窗花,是由來已久的習俗。

  春節時常見的吊錢兒

  天津民間有“二十九貼到有”的活動,繼臘月二十四日房除塵之後至年三十之前,家家戶戶在室內外邊打掃衛生,貼春聯、吊錢和窗花,比起北京、卜海、廣州等。大城市要紅火熱鬧。歷史上的天津人從臘月初八起,人們就開始掃除。掃除又稱“掃房”、“打埃塵”,《清嘉錄》卷十二:“臘月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稱‘掃埃塵’”。民間信仰認爲鬼神到了臘月有歸天的,也有入地的,一旦他們離開人間,人們就可以從身上到屋裏,翻箱倒櫃徹底掃除,否則神鬼在人世,人們有許多怕觸犯鬼神的禁忌,因此每年臘月都要大掃除,同時除夕來臨也要把家收拾一新,加之入臘月,人們都處於農閒期間,爲掃除提供了有利條件。

  招財進寶

  清代天津詩人樊彬(質夫),於嘉慶末年寫《津門小令》說:“插供花看盆聚寶。貼門箋寫字宜春”,附註有:“插供紙花有聚寶盆諸狀。”這種聚寶盆就是流傳至今的天津剪紙圖樣之一。稍晚於樊的周寶善(楚良)寫過年風俗:“先貼門箋次掛錢,撤金紅紙寫春聯;竹竿緊束攢前帚。掃房糊窗算過年。”他又描繪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裝飾:“剪綵窗花又飯花,佛花金碧踩增華。”兩位天津人都提到過年過節中的供花(飯花)。周寶善更明確提到掛錢即吊錢和窗花,其名現在依然沿用。這些都是指天津民間剪紙。

  如今每逢春節,天津的年貨市場熾熱地火爆起來。在市場上年味最濃的要數賣吊錢和窗花的剪紙攤位了,攤位最多、最大、最紅火、也最爲壯觀,形成了吊錢、窗花銷售大戰的高潮。

  古文化街的天后宮前廣場,是天津最大的剪紙批發市場,有幾十個剪紙攤位,花樣翻新,新品種猛增,任人挑選,讓人眼花繚亂。到了舊曆年三十的下午三四點鐘就開始收攤回家過年。過了年,又開始創作和移植傳統剪紙,爲來年擺攤準備大批剪紙。

  春節時,天津的各商場、店鋪和賓館飯店的門窗上均貼有特製的大吊錢剪紙、天津利順德飯店和樂園賓館懸掛的剪紙有二米多高,非常有氣勢,增加了年節味。大津人喜歡用剪紙裝飾會場、住宅,使剪紙成爲一種既有悠久民族傳統,又有現代生活氣息的藝術形式。這景況是近些年才漸漸形成的,而且年年花樣翻新,方興未艾。

  春節時掛吊錢在民間是一種風俗。相傳吊錢是由古時的厭勝習俗演變而來,相傳古時“年”是一個惡魔,每到有時節都要吃人,尤其愛吃小孩,老百姓爲了避邪,就剪花花綠綠的吊錢兒,掛在大門口、堂屋和樹上,以嚇唬“年”,避免它傷人,以求全家平安。

  天津民俗剪紙概況

  天津是北方著名的大商業城市,原本出自鄉間的民間剪紙在天津有如此好的發展,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它既受到天津市這個大商業名城所獨具的審美趣味的影響,又受到宮廷文化和文人美術作品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方風格。

  天津剪紙大致可分爲剪刀剪紙和刀刻剪紙兩種,做出來的剪紙又有粗活和細活之分。清初的剪紙以剪刀剜剪,用於年節室內外門窗裝飾及服裝、鞋面繡花圖案,如花卉、草蟲、獸、仕女、景物等,線條流暢,紋理清楚,頗具淳樸豪放的特點。

  天津刻紙藝人伊德元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剪紙藝術,改進操作技術,棄剪操刀雕刻、其剪紙因具有新的風格特色而受到當年百姓的賞識,特別受到婦女們的歡迎。他說:“光緒年間,大律西門外有十幾家剪、刻紙作坊,都刻比較粗的大路貨,行銷於天津附近各村鎮和津浦路沿線各城鎮、鄉村。只有進寶齋王進福的作品比較精緻,經常出一些新花樣,走串於天津的富戶家中,很受歡迎。”天津進寶齋的剪紙藝人王進福也叫王寶堂,爲民國初年天津人,擅剪紙,能剪各種花卉、草蟲,是天津著名的剪紙藝人,曾在天津東門裏開設進寶齋賣藝。以剪花卉、蟲剪紙出名的藝人伊德元和增剪山水、人物剪紙的李倉,都是王進福的學生。

  40年代,人津楊柳青民間剪紙以任、高兩家最爲有名。高家剪紙花樣具有古樸淳厚的北方風格,現代傳入高昌文仍擅此藝。任家的剪紙花樣繁多,纖細精巧,有版畫的韻味,在楊柳青剪紙行業中首屈一指。任家剪紙最後的藝人是任文鴻,在楊柳青西大城市要紅火熱鬧。歷史上的天津人從臘月初八起,人們就開始掃除。掃除又稱“掃房”、“打埃塵”,《清嘉錄》卷十二:“臘月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稱‘掃埃塵’”。民間信仰認爲鬼神到了臘月有歸天的,也有入地的,一旦他們離開人間,人們就可以從身上到屋裏,翻箱倒櫃徹底掃除,否則神鬼在人世,人們有許多怕觸犯鬼神的禁忌,因此每年臘月都要大掃除,同時除夕來臨也要把家收拾一新,加之入臘月,人們都處於農閒期間,爲掃除提供了有利條件。

  清代天津詩人樊彬(質夫),於嘉慶末年寫《津門小令》說:“插供花看盆聚寶。貼門箋寫字宜春”,附註有:“插供紙花有聚寶盆諸狀。”這種聚寶盆就是流傳至今的天津剪紙圖樣之一。稍晚於樊的周寶善(楚良)寫過年風俗:“先貼門箋次掛錢,撤金紅紙寫春聯;竹竿緊束攢前帚。掃房糊窗算過年。”他又描繪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裝飾:“剪綵窗花又飯花,佛花金碧踩增華。”兩位天津人都提到過年過節中的供花(飯花)。周寶善更明確提到掛錢即吊錢和窗花,其名現在依然沿用。這些都是指天津民間剪紙。

  天津刻紙藝人伊德元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剪紙藝術,改進操作技術,棄剪操刀雕刻、其剪紙因具有新的風格特色而受到當年百姓的賞識,特別受到婦女們的歡迎。他說:“光緒年間,大律西門外有十幾家剪、刻紙作坊,都刻比較粗的大路貨,行銷於天津附近各村鎮和津浦路沿線各城鎮、鄉村。只有進寶齋王進福的作品比較精緻,經常出一些新花樣,走串於天津的富戶家中,很受歡迎。”天津進寶齋的剪紙藝人王進福也叫王寶堂,爲民國初年天津人,擅剪紙,能剪各種花卉、草蟲,是天津著名的剪紙藝人,曾在天津東門裏開設進寶齋賣藝。以剪花卉、蟲剪紙出名的藝人伊德元和增剪山水、人物剪紙的李倉,都是王進福的學生。

  40年代,天津楊柳青民間剪紙以任、高兩家最爲有名。高家剪紙花樣具有古樸淳厚的北方風格,現代傳入高昌文仍擅此藝。任家的剪紙花樣繁多,纖細精巧,有版畫的韻味,在楊柳青剪紙行業中首屈一指。任家剪紙最後的藝人是任文鴻,在楊柳青西頭娘娘廟西側開剪紙後。當時在牌坊下週家店鋪裏住有一位何先生,手藝巧,能剪”一枝花”;即將一紙摺疊後一剪,打開後便是組牡丹花卉,甚是精彩。何先生叫何進財,原是畫廟(壁畫)藝人。清末各地毀廟建學的風氣很盛,畫師無法謀生;幸虧當年在武清縣關帝廟從一僧人那裏學得剪紙手藝,這才袖着剪刀到處趕集,當場剪出花樣子,出售。他的手藝精熟,趕集婦女要啥花樣,立等可取,無論是人物、戲出、飛禽走獸、各種花卉,隨手剪來,無不精巧逼真。任文鴻又向何進財學了7年,以後又漸漸地學會出稿畫樣子、做紙紮、印染花布、做佛龕等手藝。但當任文鴻要求師傅傳授“一剪花”時,何總是推託。1917年天津附近發大水,何進財經保定、正定到山西、陝西,隨地剪紙換錢,後來又到了新疆,曾爲一家維吾爾族人開的織氈廠裏畫稿樣,最後病死於和田。

  任文鴻的剪紙隨着技藝的進步,生意日見紅火,常常供不應求,不僅銷售到河北省各地,還流傳到東北三省。

專題編輯:劉 輝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