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甄光俊介紹,我國古代的歌舞戲曲在很早就登臺亮相,而且那時戲曲有一個特別而有趣的現象,就是演員和角色的性別有時並非完全一致,男演女,女串男的事古已有之。《魏書·齊王紀》裴松之注說到三國時男演員郭懷、袁信等“裸袒遊戲”,扮演《遼東妖婦》的劇目;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俳優》條記唐懿宗鹹通(公元860—874年)以來,即有範傳康,上官唐卿、呂敬遷等三人“弄假婦人”。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皇后請禁天下婦人爲俳優之戲,詔從之。”男演女、女扮男,已不是宮廷演出或奉詔表演纔有的事,而是相當普遍了。
宋元明諸朝,我國古代戲曲藝術進入發展繁榮的時期,不少專業劇團的演出,依然有男演女、女演男。如周密《武林舊事》就記載宋代一個雜劇戲班中由男演員孫子貴“裝旦”演出。元代夏庭芝《青樓集》記載了不少戲曲女演員的事蹟,其中記趙偏惜和燕山秀時都說她們“旦末雙全”,即男女角皆串得妙。晚明著名散文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專門列了“劉暉吉女戲”、“朱楚生女戲”等條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