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聲藝人世代傳襲,不是依據家族因素,而是另立師承線路。在舊時代,學相聲必須正式拜師。沒有師承門戶,不算藝人,不準參加演出。
◆師傅認四個徒弟有兩種
相聲界拜師要先認引、保、代三師。引師是推薦師傅的介紹人;保師是師徒雙方的保證人;代師是具體替師傅授業的,主要負責教授基本功。保師一般由行業外的人擔任;引師代師必須是藝人。
徒弟又分拜門、授業兩種:拜門是帶藝投師,只是爲了入門後取得藝人資格,一般一年業滿。授業是正式開蒙學藝,三年零一節才能出師。
◆保師先發言徒弟跪獻貼
早年相聲藝人經常和評書、蓮花落、變戲法、練把式的藝人交流,收徒時常常請他們參加儀式。
據相聲大師馬三立的長子,天津市著名相聲演員馬志明介紹,上世紀20年代,馬三立先生拜周德山先生爲師,就邀請了戲法藝人羅文濤、評書藝人金傑立等參加了儀式。儀式開始,保師李四首先發言:“今天邀請各位光臨,是爲馬德祿的三兒子馬三立拜周德山爲師,又算拜門,又算授業。言明滿師以後,給周老師效力一年。授業期間,衣、食、住、行概由師傅承擔,出師後自理。三節兩壽,拜望師傅,禮有厚薄,各憑天良……授業期間,死走逃亡,業師概不負責。中途輟學,賠償三年膳費。”接着宣讀來賓名單。
焚香後,爺爺馬德祿代三立獻給師傅一包錢,作爲見面禮。然後,馬三立把寫着拜師字據的紅帖頂在頭上,給師傅下跪,三叩首。磕完頭,周德山講一些鼓勵的話。
◆師伯嚴訓話跪拜禮才成
接着,又給師大爺裕德隆磕頭。裕德隆是馬三立父輩的大師兄,又稱掌門師哥,他可代表師傅向師兄弟及子侄輩發號施令,評斷是非,一般較爲嚴肅,不苟言笑。裕德隆繃着臉說:“學藝不是兒戲。幹一行,敬一行,愛一行。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多學多看多想多練,明白相聲的道理。許你藏拙,不許你不會,不能敷衍了事,不能糟踏別人的拿手段子。孝敬師傅,如同父母,授業之恩,重如再生,出師也當常記在心,不忘三節兩壽,平時常有孝敬。不論師傅有錢與否,是你一片赤誠。還有師大爺、師叔、師哥,待你如親生手足,亦當敬如親人!上臺兢兢業業,下臺沉穩自重。不貧不賤,不奸不懶,守禮守節守義,自甘墮落,祖師爺有眼,天理不容。”
最後又給師大爺、師叔、師哥每人磕三個頭,儀式纔算完畢,然後放席餐飲,大家聚在一起吃頓飯。
|